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嘉兴新闻 > 嘉兴专题 > 正文
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提升发展含金量
名片“多样化” 形象“高大上”
365限制投注新闻网     2017年03月01日 10:26:58     手机看新闻    我要投稿    举报

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围绕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提出嘉兴要朝着“高质量、均衡性”的发展目标奋力开拓、走在前列,其中,“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提升发展含金量”被列为未来五年的首位任务。面向未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全市的主旋律,把嘉兴经济发展推向“质量效益时代”是全市的目标。那么,哪些举措直接关系到“发展含金量”的提升?

关键词一:两区一城一走廊

报告原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两区一城一走廊”,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切实把嘉兴经济发展推向“质量效益时代”。

解读者: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 邢海华

2017年1月13日,在嘉兴市科技创新暨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上,嘉兴推出的《嘉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中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嘉兴的科技创新工作主要是建设“两区一城一走廊”。

“两区”,一是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二是建设省校合作示范区,提升“政、产、学、研、金、介、用”有机结合的创新发展“嘉兴模式”。“一城”,就是建设具有长三角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格局。“一走廊”,就是建设沪嘉杭G60科技创新走廊,深入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

从在全国率先开展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到成为全国引进大院名校的“一面旗帜”、成为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再到被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嘉兴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迈上新台阶,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嘉兴市科技创新实现了四个新提升,即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高新产业实现新提升、创新平台实现新提升、省校合作实现新提升。

“十三五”期间,嘉兴市将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嘉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建设具有长三角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规划,坚持重点突破,坚持人才为先,创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省校合作示范区,打造具有长三角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成为沪嘉杭G60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报告原文:着眼建设具有长三角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着力培育一批覆盖全市、特色明显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孵化机构集群。

关键词二:科技企业孵化之城

解读者: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 邢海华

2017年初,嘉兴市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建设具有长三角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通过三年努力,打造具有嘉兴特色的“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为核心的孵化模式,成为优质科技企业培育的核心载体、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聚集地和“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基地,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慧经济”为显著特征的孵化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长三角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初步形成。

作为“科技企业孵化之城”,到2018年,嘉兴将实现全市孵化机构布局“全覆盖”、规模“双倍增”、质量“新提升”,即各地国家级孵化器全覆盖、各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孵化器全覆盖;全市孵化机构数量“倍增”到100家以上,孵化面积“倍增”到800万平方米;培育产生全国知名孵化品牌,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孵化机构集群;培育一批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高成长企业,在孵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新增毕业企业300家,转化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原创技术,集聚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创业创新人才,国家、省“千人计划(创业类)”人才分别达到180名,努力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柔性电子、纳米、机器人等领域形成孵化集聚效应。

我市建设具有长三角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并不是科技主管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大合唱”。接下来,我市将优化规划布局,构建“网络化、全覆盖”的孵化体系,着力形成“网络化、特色化、国际化、全覆盖”的孵化机构发展总体格局;围绕“政、产、学、研、金、介、用”七大创新要素,强化资源整合,搭建孵化创新联盟,建立以孵化项目协同发现、支持为核心的合作机制,推进创新要素集成,加快项目孵化;鼓励孵化机构全面推进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孵化能力,打造“专业化、全功能”孵化机构,为在孵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多元化的“一站式”孵化服务。

关键词三:“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

报告原文: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推进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等试点建设。

解读者: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智慧办主任 于会游

嘉兴智慧城市相关的工作之前就开始起步了,早在2012年,嘉兴市智慧电力、智慧交通两个建设项目被列为浙江省首批智慧城市试点项目。2013年,嘉兴市又被国家工信部列为30个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试点城市之一,正式开始推进智慧城市合作。2015年,国家网信办正式确立嘉兴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国三线城市中的标杆市。

去年8月,我市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智慧办),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同年10月,市智慧办全面调研50多个部门和县(市、区),经过2个多月的精心编制、反复修改,完成了《嘉兴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建设顶层设计》方案,并于同年10月22日通过专家评审。

在之后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市智慧办会同中国电科完成了嘉兴市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心的原型设计,先后整合社保局、建委(天地图)等10多个部门的数据,呈现城市交通、运行展现与监测预警、“五水共治”、新能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领域的数据共享,成为整个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唯一展示城市数据整合的城市,得到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目前,我市正在筹建中电科嘉兴新型智慧城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嘉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平台公司。同时,根据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要求,市智慧办还牵头编制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意见。

今年,市智慧办将牵头研究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意见和相关管理办法,制定出台《嘉兴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2017年度工作要点》。此外,全年还排定了18项重点特色工作,力争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的数据整合共享,初步实现城市整体运行态势的展示分析和研判预测,全面推广“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

关键词四:全域旅游

报告原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整合优化全市优质旅游资源,强化全域统筹、市场运作、整体宣传,打响全域旅游品牌。突出“一核三带、一体两翼”融合发展,加快建成山水六旗、濮院和盐官古城开发等龙头项目。

解读者:市旅委主任 张 硕

过去,旅游业的发展大多局限于一个封闭的旅游景区,后来推广到一个旅游度假区、一座城市,但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域旅游。通俗地讲,全域旅游可以浓缩成八个字:即“处处、时时、人人、事事”,处处有风景,时时能旅游,人人都参与,事事是资源,在一个区域内,旅游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016年,嘉兴在旅游布局谋篇上进行全景打造,推动旅游规划与市域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有效衔接,走向大区域、大旅游谋篇发展的新格局。目前,嘉善县、桐乡市已成功入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各县(市、区)汲取经验,以旅游度假区、旅游类特色小镇和高等级景区为核心,在做强做特的基础上形成若干个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

做足做好旅游业态融合工程,培育“旅游+”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新业态,加快形成一批新的拳头产品。中心城区将按照“一体两翼”的总体布局,推进“城市+旅游”,加快发展以“月芦文杉”为核心的嘉兴运河旅游板块,打造主客共享的城市旅游休闲环境,推进平湖南河头、海盐绮园、海宁干河街等老城区块的开发,打造一批汇聚旅游要素的城市商业街区。推进“旅游+美食购物”,深入挖掘特色美食、江南水乡船菜,打造“舌尖上的嘉兴”新体验线路。推进“旅游+文化”,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扩大戏剧节、汉服节、观潮节等文化旅游节事活动的消费带动和品牌传播效应。把握全民健身热潮,推进“旅游+体育”,打响湘家荡环湖跑、南北湖跑山赛、九龙山山地自行车赛、盐官百里钱塘骑行体验等赛事品牌。

整合多方资源,提升旅游城市形象。通过与专业创意团队合作,在凝练城市旅游整体形象与各板块鲜明特质的基础上,我市完成了旅游品牌形象与视觉传达系统、旅游目的地全域化氛围营造体系、宣传营销体系的策划,全面提升了全域旅游整体形象。同时建立了全域旅游协调机制,强化旅游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通过规划实施、景区整治、整合营销、评星创A、联合执法、智慧化建设等手段加强全市统筹。

关键词五:互联网经济强市

报告原文:全力打造互联网经济强市,聚焦“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推进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等试点建设,全面建设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培育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量子通信等产业,力争互联网经济整体规模、效益和竞争能力居全省前列。

解读者:市经信委主任 卓卫明

近年来,嘉兴抓住世界互联网大会带来的重大机遇,将互联网经济作为全市的首位经济,成效明显。去年,我市明确提出,要打造互联网经济强市。目前,我市正在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应用等方面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

在最为重要的互联网产业方面,我市以加快信息产业培育发展为主导,全力推进互联网经济强市建设。一方面,高标准建设产业平台。目前以“一核一城多功能区”为主的产业平台能级越来越高,乌镇核心区达30平方公里,科技城平台达29.5平方公里,秀洲功能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另一方面,强化招商选资。去年,全市信息产业项目142项,完成投资93.7亿元,引进互联网项目实到资金112亿元。此外,我市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重要抓手,去年我市电子信息规上企业达到392家,比2011年增加168家,晶科、闻泰、昱辉3家企业产值分别突破了100亿元大关。

令人欣喜的是,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去年全市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成为我市又一个千亿产业。

除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我市还致力于加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推进互联网经济强市建设。目前嘉兴“两化”融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三,有3家企业列入全国“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此外,我市还实施了“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截至2016年,全市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机器换人”全覆盖。

未来3年,我们将实施新一轮“机器换人”升级行动,实现“机器人+”“123”的目标。“1”是“机器换人”全覆盖投资工程,三年内开展“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6000项、完成投资2000亿元;“2”是万台“机器人”在役运行工程,到2019年底,在役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突破1万台,机器人密度达到150台/万人;“3”是智能化升级行动工程,三年内开展智能化制造项目300个,引进、培育200家市内外机器人服务公司。

?


来源:365限制投注—南湖晚报    作者:N晚报记者 张 倩 裘建峰 谭罗敏    编辑:李 建    责任编辑:王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