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唱亮新时代的主旋律 2017年我省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纪事
1月14日,瑞安市马屿镇江桥村在文化礼堂举办“我们的村晚”文艺晚会,一批民间文化节目登上舞台。 拍友 庄颖昶 摄
2017年,你拥有怎样的心情?
是阔步在新时代的豪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荡浙江大地,成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是见证“文明硕果”的振奋——在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和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名单中,我省14个参评城市全部上榜;
还是聆听“最美故事”的震撼——浙大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一成等先进事迹引发无数感动……
这些情感,都源于叩人心扉的强劲正能量。
回眸2017年,当钱江两岸铺就“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壮美画卷,我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的使命担当,全面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秉持浙江精神,积极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全力推进文化浙江建设,汇聚起“浙江号”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奏响新时代的最强音
2017年金秋,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隆重召开。十九大前夕,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重大主题报道在浙江日报、浙江卫视,以连续8天每天四个整版、两个专题片的规模隆重推出,深入总结梳理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脉络,表达了浙江人民热切期盼盛会召开的殷殷之情。
总书记哪句话最打动你?在浙江,问题的答案如光谱般多彩。自2017年4月启动以来,“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人气一路走高。据悉,“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和“我在之江读‘新语’”主题宣讲网络点击量超6500万人次。
2017年10月25日,在我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庆元县百山祖镇斋郎村,乡亲们迎来了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吴永德和他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课。56岁的吴永德10余年来克服病痛,开展各种宣讲1350余场次,听众达12万余人次。
有人问:“是什么支撑着他?”他用行动作答:是信仰的力量。
2017年,之江大地经历了一场信仰信念的深刻洗礼。争做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排头兵,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追求。
——学习教育持续深化。省委通过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会、“浙江论坛”报告会等形式,开展“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等15次集中学习;召开全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推动各地各部门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
——集中宣讲深入人心。组织开展十九大精神集中专题宣讲活动,省领导深入基层和高校宣讲20余场次,省委宣讲团赴各地宣讲70余场次,“千支宣讲团、万名宣讲员”走村入户,形成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巡回讲、基层宣讲员广泛讲的“立体声”。
——理论阐释深入浅出。部署哲学社会科学强省建设的新型智库建设、浙江优势学科培育等“六大计划”,“‘八八战略’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山’理念与浙江实践”、“最多跑一次”改革等重大课题研究形成系列成果;制定并落实弘扬“红船精神”提升南湖革命教育基地功能的意见,筹建“红船精神”研究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电视理论节目、“学习有理”等报刊网络理论栏目,用生动多样的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千家万户。
——宣传报道高潮迭起。十九大召开后,全省各级媒体广泛开设“新时代 新征程”“十九大报告权威访谈”“十九大代表在基层”“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等专栏专题;开展“贯彻十九大 开启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活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经济转型升级、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等重大主题报道,凝聚起“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神力量。
从东海之滨到西部山区,思想的伟力凝聚了党心民心,步入新时代的浙江处处展现昂扬的精神风貌。
浙报集团积极探索,研发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化传播服务技术平台“媒立方”,为新闻采编、传播、评估提供了支撑保障。 记者 杨晓轩 摄
打造崇德向善好风景
临海市民钱伟剑没想到,自己会由于一个自发的举动成为“网红”:2017年11月17日,她开车经过临海大道灵湖景区附近路口时,主动下车搀扶一名“困”在路中央的拄拐男子过斑马线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网友称她“最美女司机”。
也正是这一天,浙江迎来一个令人鼓舞的时刻: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丽水、湖州、台州3个设区市和诸暨、海宁、长兴、余姚、桐庐、瑞安6个县(市)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宁波、杭州、嘉兴、绍兴、温州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浙江成为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最多的一个省,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实现零突破。
文明之光,总是在点滴积累中绽放。从繁华都市,到海岛山城,礼让斑马线这张“金名片”成为浙江的一道亮丽风景。2017年,我省新创全国文明村镇79个,村风正、民风淳的文明新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生机活力。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我省紧密结合十九大精神、“红船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温州市洞头区大门镇乡村医生王珏,扎根海岛28年,15年化名“兰小草”捐款30万元,直至逝去人们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乐清女教师陈莹丽身患绝症却以惊人毅力坚持上完最后一课,以人生最后的烛照辉映了人间;江山市公安局辅警朱津津跳江救人不幸牺牲……过去一年,不断涌现的“最美人物”让浙江大地感动常在。
这背后,是深入实施的“最美浙江人”品牌提升工程——建立“最美人物”资源库,建设“最美浙江人”展示馆,分层分类选树“最美家庭”“最美科技人”“最美工匠”“美德少年”等优秀典型。姚玉峰、韩凯、陈淑芳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8人成为第五届浙江省道德模范。
“最美”,凝聚起助推“两个高水平”建设的蓬勃力量。
绘就精神家园“同心圆”
2017年12月27日晚,浙江工商大学开设的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法治的通识课程,吸引了850余名学生,这是该校本学期的“最火课程”。
在浙江高校,“爆款”思政课越来越多。我省制定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四十条举措、实施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工程方案,让立德树人不断取得新成效,让思政课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心里。
举精神之旗、建精神家园,需要主流思想舆论的巩固壮大。
2017年,我省贯彻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常态化巡视,开展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深化完善新闻发布模式,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出席新闻发布会,省级部门和各地区57位“第一新闻发言人”纷纷亮相,实现省、市两级全覆盖,全省县级以上政务新媒体总数超1.9万个。
心有所寄,这是浙江农村居民富起来后的“小目标”。2017年,我省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389个,累计建成7916个,出台《关于推进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文化礼堂成为“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文化地标,为基层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精神家园建设“线下”“线上”同步,互联网上同样呈现“好风景”——开展“同心共话十九大”“浙五年·这五年”等主题宣传,推出“最多跑一次 改革在身边”网络问政专栏,举办以“守护清朗网络空间 共建美好文化家园”为主题的网络文化季活动等,守护好互联网这一“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当今的浙江,创新锐气。我省积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按照“省市深度融合、县级整合发展”总体思路,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当今的浙江,开放大气。我省立体化对外传播中国声音、浙江声音,启动《之江新语》多语种翻译,首发《红船精神:启航的梦想》(中英文版)等外宣作品;承办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部长论坛、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浙江故事。
书写文化自信新华章
2017年10月18日晚,作为党的十九大献礼剧,电视连续剧《青恋》正式亮相央视。这部青春励志剧,反映了浙江人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建设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7年,我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注重在围绕中心工作中凸显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文艺事业欣欣向荣。
文艺创作精品成果丰硕——《鸡毛飞上天》《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呦呦青蒿》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青春之歌》入选国家民族歌剧传承发展扶持项目;实施“百年追梦”浙江美术书法创作精品工程,首个中国作协网络文化研究院、首个网络作家村落户杭州。
文化产业实力显著提升——浙江华策影视等5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居全国首位。我省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编制“大运河(浙江)文化带建设规划纲要”“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规划”,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等建设蹄疾步稳。
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完善——2017年,我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浙江的意见》,举办第三届浙江全民阅读节,推出1000余项专业和群众文化活动,丽水“乡村春晚”品牌入选国家文化蓝皮书。良渚古城遗址和“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相关工作有序推进。
吸收外来,面向未来。2017年12月,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如约而至,全球互联网大咖就“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作深入交流。这一盛会为浙江互联网和文化产业发展接续带来红利效应。
聚焦十九大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的文化浙江建设,我省大力推进文化浙江建设“十大工程”,以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丰富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文内涵。
新时代,新征程。我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信心满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奋进路上坚毅前行,着力把浙江打造成为文明高地、文化高地,为高水平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浙江篇章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