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八八战略之八
【实践者说】
“我们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为创新而生,作为浙江省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的先行者、引领者,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引进一批项目、孵化一批企业,而是致力于构建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为区域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支撑。”——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涛
经过13年探索实践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今年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报告中频繁亮相:先是被写入了年初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大院名校做强做大”。再是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建议下,柔性电子和数字创意两大产业写入6月的省党代会报告,成为引领浙江未来的重量级产业布局之一。7月,由研究院重点孵化的线上成果对接平台“科学家在线”,作为具体单位首次被写入《浙江省人才政策十二条》。
“最为可喜的是,柔性电子和数字创意两大产业的很多工作都布局在嘉兴。柔性电子现已发展为一个估值超10亿元的公司;在数字创意方面,清华大学教授戴琼海是中国电子学会VR/AR技术与产业分会主任委员,以他在业界的影响力以及清华的号召力,2017国际VR/AR技术与产业大会得以在嘉兴召开,大会云集了国内外知名大咖,向世界展示了嘉兴发展VR/AR产业的雄心。”作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王涛说,“13年来,我们一任接着一任干,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我们可以说是为创新而生,创新是我们在嘉兴的立身之本。我们身上所承载的这个创新使命,不是简单地引进几个项目、几批人才,而是立足国情、探索建立能复制推广的、最大限度激发每一个主体积极性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落地嘉兴13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始终不忘初心、不辱使命。2003年,面对我省大院名校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带领浙江省代表团访问清华大学时,提出了与清华大学实行省校共建创新载体的思路,为浙江转型发展作战略布局。同年底,清华大学与浙江省政府签约组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总部选址嘉兴。习近平希望把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建成“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被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在合作、管理和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挂在研究院创新大厦的一张“北斗七星图”,正是该院用13年时间摸索出的“七位一体”创新发展模式:“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创新的“北斗七星”发展路径,强调以政府为支撑、以大学为依托,注重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以满足市场服务用户为落脚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方式,金融机构与中介机构充分参与和密切配合。
据了解,一开始研究院走的是传统“政产学研”路线,可在实践中发现,没有金融创新,很多项目无法正常开展,这就有了北斗七星中的“金”,之后为促进资源更有效集聚和结合,引入“介”,而各要素的整合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应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这就是“用”。 近年来,研究院通过与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金融机构合作,成立创投公司、投资公司等形式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截至2017年6月底,研究院直接参与管理的基金总规模约75.8亿元,引进和带动的子基金规模突破100亿元。同时,研究院积极发挥“介”的作用,建设海外孵化器,截至目前,在硅谷、悉尼、圣地亚哥、纽约、慕尼黑、法兰克福、伦敦、波士顿等地新设立8大离岸孵化器,累计入孵项目95个,“带土移植”回国落户项目19个,全面推动人才项目实现“海外孵化、带土移植”,并连续举办8届“海外学子浙江行”,吸引了近100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参会,其中400余人回国落户,70余人入选国千、省千,落地孵化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
“研究院始终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和探索,从最早的‘科研驱动’,慢慢成长为‘市场驱动’,现在已经走向了‘战略驱动’。”王涛说。在创新驱动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跨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各地及创新机构的共同诉求。沪嘉杭G60科创走廊,正是研究院基于长三角城市现实优势而提出的战略构想。去年4月,浙江省委明确提出要加快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随后,上海松江提出建设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在此背景下,研究院适时提出了《强化区域协同创新——打造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构想》,立即得到了各方积极响应。上海松江、嘉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研究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国版“硅谷”。中组部副部长周祖翼调研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时指出:“希望研究院成为长三角科技创新的‘新引擎’,推动沪杭高速科技走廊的建设。”如今,这一跨省科创大走廊的效应正逐步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