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邬江兴:将门之子的“剑走弓弦”
- 1991年,他带头研发成功中国第一台容量可达6万等效线的04机,几乎可称为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领域的“原子弹”。当时,他年仅38岁。
- 邬江兴:愿以此身长报国
- 多年以后,邬江兴仍记得入伍前与父亲邬兰亭长谈的那个夜晚:父亲以全身上下几十处伤疤告诉他,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军人要敢打硬仗,能打胜仗,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
大舞台,是一个个脚印走出来的
记者:拟态计算机研发成功,有没有投入应用?
邬江兴:从学术上说,我们开创了新的体系结构,但它在应用上现在意义还不是很大。真正需要高效能计算的地方不多,一个国家也才需要几台。
记者:您在通信技术也同样兼顾,2013年研发成功可见光通信技术。
邬江兴:我只是倡导者。无线通信虽然方便,但无线频率资源不可再生,可见光频谱很宽,是无线频谱的几万倍。LED是半导体发光,频率可控,把通信信号放在LED灯光里,有光就可以上网。国外早就有,但国内一直没动,我就呼吁,现在国内成立了可见光创新产业联盟,概念验证也已完成。
记者:您如何提高专业素养?
邬江兴:学习。 学用相长,在应用中发现不足,去学习,一步步走得更高。 学习有三个境界。第一自学,要善于自学;第二问学,通过问迅速提高自己;第三讲学,融会贯通后,深入浅出地讲给别人。 另外,我从1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1小时书,这不包括专业阅读。40分钟了解和专业无关的其他领域最新进展,我对免疫学、医学、宇宙科学、物理、武器都很感兴趣;20分钟学习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 广泛阅读,提高认识,扩大认知,提高思维的质量。
记者:您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邬江兴:勤奋。勤奋是攻坚不畏难的基础,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 锐意进取、刻意创新的理念,不走老路,独辟蹊径。 注意引导团队力量来攻坚克难,不单打独斗。
记者:您觉得从事科研最重要的是?
邬江兴:创新意识。我国的科研多是跟踪式科研,国家要想成为强国,成为创新国家,科技人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跟随,永远不可能超越。所以,创新是一个科研人员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精神,其次才是刻苦钻研,不畏艰难等。 我走过的路,应该是创新者的足迹。可以用锐意进取,刻意创新来概括我这一生。
记者:您的科研生涯,有种血性,上升到更高层面的话,民族气节,这与您军人世家的出身有没有关系?
邬江兴:有关系。这种血性,跟遗传基因有关,另外,我在军营长大。 军人,我的理解就是赴汤蹈火,以生命去服从命令。你做事情,愿意以命相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作为军人,对捍卫祖国荣誉,体会更深,我父辈这样的战将,是一次次走上战场,不畏生死。 最让我感动的是,04机研制出来后,我受美国30多家公司邀请赴美商业化技术交流。对方破例租用接待元首才动用的超豪华轿车,又奏中国国歌,升中国国旗,把我迎进五星级宾馆。在这个欣赏英雄的国家,他们对我十分尊敬,毕竟我用极少的代价打败他们,把“七国八制”全部赶出去。
记者:这种自豪感和父辈们把侵华日军赶出去类似?
邬江兴:是的,也类似于朝鲜战场上打败美国人。
记者:那次访美,他们希望您留下来?
邬江兴:不止美国,德国、瑞典等都希望我能加盟。但我是个军人,另外,我从事的是工程科技,祖国更需要我,也更有用武之地。
记者:您获得众多荣誉,您最看重哪个?
邬江兴: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工信部评选出中国60年28个第一的工业成就,04程控交换机入选,与第一枚氢弹,第一艘核潜艇并列。这是我最看重的。 我有三个国家一等奖,四个国家二等奖,但最重要的是,你为国人做了什么。科技成果很多,我的努力,能转化为生产力,迅速改变中国通信状况,对国家有实实在在的贡献,能改善老百姓生活。我很知足。
记者:您说军人的血性和遗传基因相关,若从人文角度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家风?
邬江兴:是的。我从父亲身上看到的是勇敢、刚毅、智慧、勤奋。我觉得这八个字就是我们的家风。做事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智慧,敢于迎难而上,做别人不敢干做的事。
记者:您对儿子的教育是不是也注重这点?
邬江兴:我只要求儿子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曾跟他说,你能在超市找到什么是你做的,要让大家享受你智慧的成果,别只做社会的消费者。我儿子没做技术,这是他的选择,但他继承了我们的家风,所以我相信他也会成功。
记者:DP300下马时,你才20多岁,怎样走过挫折期?
邬江兴:蛮痛苦的。现在回头看,当时,我还是在寻找自己能干的事,我始终没有放弃。所以,在挫折中,最重要就是不放弃,在黑暗始终寻找黎明,哪怕有一丝光线也是好的,任何时候不可以颓废。
记者:成长中,父亲影响至深,专业领域有没有对您影响较大的人?
邬江兴:父亲对我影响很大。小时候,他谈起钱学森、华罗庚、朱光亚等科学家总是推崇备至,总跟我说,你长大了要学钱学森教授。父亲放牛娃出生,作为军人,他切身感受到,科技的能量,原子弹、氢弹的爆炸,老军人觉得腰杆硬了,没有这些,只算这个(比小指)。 我第一次见到钱老油然起敬。90年代初,863专家开会,有幸跟钱老在一个会场,听他讲话,我很欣慰。
记者:去年,乌镇举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您对嘉兴信息化发展、互联网产业发展,有何建议?
邬江兴:杨小牛院士所在的36所,我们有很多合作。 我现在正在筹划“双脑工程”论坛,人造脑和人脑之间的交互,由中美工程院共同举办。我们提出后,美国工程院也很感兴趣,打算将其作为两国工程院的一个长期合作论坛,可能会给世界带来很大影响。 我打算将之放在嘉兴乌镇。乌镇很历史很传统,突然跟互联网大会结合,身在幽静的历史长河,研究未来的东西,这样的落差让人产生震撼式的跨越,也就是要告诉人们,人类就是要完成这么大的跨越,所以我想把“双脑工程”也放到这里。
记者:离开嘉兴后回过嘉兴吗?对嘉兴有什么印象?
邬江兴:60年代、70年代都回过,1991年,我回嘉兴推销过04机,2012年又回过一次。不同时期的嘉兴我都见过,变化非常大。
记者:您没留学过,怎么看现在的留学潮?
邬江兴:功利主义主导教育理念,现在的出国热是功利主义的结果。 在一个开放的中国,不出国未必比别人差,我们学校培养出十多个院士,中国互联网+的代表人物很多没留过学。 留不留学不重要,关键是为国家创造多少东西,起到什么作用。当然,开放交流是趋势,年轻人需要国际视野。
记者:请您对青年学生说几句话。
邬江兴:我跟学生说的最多的是,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奋发有为,创新前进。 一步一个台阶,不要好高骛远,要踏实奋进。 我不太想说规划人生,这实际上做不到,能做到的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个交给你的工作,做到完成的质量超乎上级想象,你的人生舞台会越来越大。 舞台取决于每件小事和每项任务的积累。大舞台不是寻出来的,是走出来的,是一个个脚印攀上去的。 用你的人生脚步走出大舞台,发挥自己,戒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