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小时候的年味吗?他们这样说……
发布时间:2018-01-16 08:05:09

春节,是为家人煮上团圆饭的一缕烟火味,是游子急切归家时匆忙的步履,是孩子接过红包脸上露出的笑,是门上寓意吉祥的大红春联……2018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也有人说,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了,那么,你还记得过去儿时的年味吗?

1月9日,记者走上嘉兴街头,寻访了数位市民,听他们谈起了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

1月9日下午,嘉兴月河景区的街头巷尾,阳光正好,气温终于舍得爬回零上,来往行人不少。55岁的项引观带着老姐妹一起来逛月河老街,手里正提着一盒刚买的糕点,一个转身就被记者“拦”住了。面对提问,项阿姨毫不扭捏,对着镜头边笑边回忆:“过年就是要做好多好吃的,像我们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要杀猪。”家住嘉兴大桥镇倪家浜村的项阿姨,儿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里做肉丸子的场景,新鲜的猪肉细细剁成馅儿,热油锅里一炸,满屋喷香,过年自家烧上几大碗,招待亲友最是实在。

“我小时过年才有肉吃,现在日子好了,天天都像过年。”谈起印象中的年味,67岁的老阿姨薛洣洪则在一旁眯着眼睛忆苦思甜起来。薛洣洪说,那是卖肉还要凭肉票,过年时每家每人都能分到半斤,过年了,家里自然就充满了炖肉的味道,这也是她记忆中最幸福的味道。

在月河街花市里挑选鲜花的顾客张丹萍则分享了自己过年时最难忘的一道春节美食。每到过年,家里必做春卷,爸爸做春卷的手艺最好,每当油锅一起,她就爱守在一旁,第一锅出炉的第一个春卷,必定是她的,再趁热一口咬下去。“每年如此,一直都没变过。”张丹萍说。

“过年酿米酒,那蒸得热乎乎的糯米饭,我最爱吃。”26岁的蔡振飞是个桐乡小伙,也是月河景区灶头文化博物馆的负责人,忆起年味,他还提到了妈妈过年才会做的一道菜“喜蛋”,一半鸡蛋一半肉末的搭配,味道十分鲜美。今年,他打算在博物馆里举办一场年俗文化活动,现场打年糕,腌制腊味,做米酒,让更多人体味到传统的年味。

阖家团圆就是年

关于味蕾的记忆总是深刻,可让人们更念念不忘的,还有团圆二字。“今年过年早点回家,陪着爸妈赶集办年货。”湖州小伙褚鑫鸿是个90后,在月河街经营着一家老字号糕饼铺,一年到头在外打拼,年节越近越想家。在褚鑫鸿的回忆里,春节街市上人声鼎沸的砍价叫卖声,以及那琳琅满目的年货商品,伴着父母笑脸凝成了他最难忘的春节记忆。当被问起2018年最想达成什么愿望时,小伙腼腆地笑了,说了句:“今年想脱单。”惹笑了店里众人。

同样是90后的陆燕也有一个小心愿,希望尽快从妈妈手里接过年夜饭“大掌厨”的位置。“小时候是奶奶,现在是妈妈,希望以后会是我。”陆燕说,每年的大年三十,一家人一早就分工明确,买菜洗菜,摆桌收拾,各司其职,为了晚上那一顿团圆饭全家总动员,那是一年之中,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吃好了团圆饭,收到了小红包,全家人一起守着电视机看春晚,这才叫团团圆圆过大年。

团圆一词,在另一位记者偶遇的姑娘眼中有着更多含义。黄丽丽是大桥镇花园村的文化专管员,今年黄丽丽正准备在文化礼堂里策划一场大型村晚。“要把乡里乡亲都聚起来,这台晚会一定得办好。”黄丽丽说,过年阖家团圆,村里的乡邻们也难得能有时间聚在一起,办一场村晚,到时全村人都会来看,就像一个大家庭,欢庆春节的氛围那时候才是最浓的。

就要过年了,回家看看吧,不是年味淡了,而是你忘了,有家的地方就是年。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顾雨婷 王雨红 通讯员 蒋玺 杨懿泓  编辑:朱雯  责任编辑: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