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综合频道 > 正文
十年一节
——嘉兴向世界传递的端午味道
365限制投注新闻网     2016年06月15日 01:11:05     手机看新闻    我要投稿     飞信报料有奖

  十年,可以让一个青葱少年步入而立之年;十年,可以让一座城市实现蜕变,展现化茧成蝶的美丽。但是,每一座城,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一些不变的记忆和情结。

  十年来,嘉兴坚持每年举办端午民俗文化节,并使之成为这座城市一个浓墨重彩的文化符号。那么,十年一节,以这个符号为观察眼,我们可以看到嘉兴怎样的文化坚守?嘉兴又向世界传递了怎样的端午味道?

  十年一节,塑造一个城市品牌

  祭祀、竞渡、裹粽、挂菖蒲艾草、吃“五黄五白”……这些我国传统的端午习俗在嘉兴得到了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和演绎,凸现了这个江南水乡独特的传统文化,蔚为民俗文化的洋洋大观。

  十年前,嘉兴市委、市政府找准了这个城市文化的着力点,开始为端午民俗的传承、保护和发扬写下嘉兴特有的“注脚”。

  2007年至2008年,“中国·嘉兴江南文化节”将活动主题定为“五芳斋之日”,开启了这一节庆活动与端午习俗的融合。2009年至2010年,我市开始举办“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这一节庆活动首次由“国家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活动主题相应变更为“过端午、到嘉兴”,使得端午节庆活动具备了特色鲜明、品位居高的内质。2011年,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成功从地方走向了全国,那一年,嘉兴端午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主题也再次调整,定为“嘉兴端午、中国味道”,这个主题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嘉兴已经成为全国首个“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和浙江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

  从“五芳斋之日”到“过端午、到嘉兴”,再到“嘉兴端午、中国味道”,十年来,在政府一任接一任持之以恒的推动下,端午民俗文化节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和扩大。

  “一个民族品牌的诞生,对整个民族文化传承来说是莫大的幸事。”浙江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研究所吕书宝说,嘉兴认识到了民俗文化的根在民众,组织活动接地气,并将零散活动凝聚为主题活动、规模活动,既彰显地域特色,又为嘉兴端午节庆模式走出嘉兴、扩衍全国、亮相全球不断积蓄能量,再加上高层次多领域专家学者对嘉兴端午节庆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节庆档次不断提升,这种局面是海内外嘉兴人、浙江人愿意看到的。

  十年一节,唤起一份文化认同

  很多人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事实上,其他传统节日也大都如此。我国传统节日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节日氛围淡化的问题,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丰富文化意义有些已经被人们淡忘。

  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是以文化创新塑造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从这个角度看,弘扬端午文化,正是为了塑造城市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端午裹粽大赛上,有一群来自异国他乡的特殊选手,比赛过程中,他们放米、裹叶、扎绳,生疏却努力地裹出一个个粽子。Tamara Shie是美国驻上海领馆的领事,她对中国传统美食十分钟爱,在比赛结束后,她说,裹粽子很新奇也很有意义,她会把粽子文化带回美国。

  今年6月11日,嘉兴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十年一节,嘉兴向世界传递了怎么样的端午味道?》一文后,立刻引起了市民和网友的热烈讨论,他们纷纷表达了对嘉兴传承和发扬端午文化的认同与自豪。网友@春江水说:“十年,品牌在坚持中弥坚!”网友@木子辰说:“十年即逝,十年弹指一挥间,但嘉兴的端午文化节越办越好,每年都推出新花样。在传承古老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文化传统,传遍世界,并诚招世界选手参加活动,如赛龙舟、踏白船、掼牛等来宣传嘉兴。”网友@楠木说:“传承文化精粹,扬我嘉兴。”@网友舜华说:“端午节纪念的两位伟大人物:屈原和伍子胥,其中伍子胥和嘉兴有一定的联系,在嘉兴也流传伍子胥的一些传说,而粽子是嘉兴向世界传递了端午味道。”

  每年的端午,嘉兴人都会经历赛龙舟、裹粽子、踏白船……端午,已经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城市的习俗是一种乡情的召唤。不论走到哪里,很多嘉兴人都会想起曾经的端午,曾经的嘉兴,曾经的温暖,这是嘉兴人对嘉兴文化的追寻,这是这座城市在我们身上烙下的文化基因。

  十年一节,激发一场全民狂欢

  嘉兴端午民俗文化根植于民间,长期以来,嘉兴始终坚持让老百姓成为主角,打造全民狂欢的民俗文化盛会。除了延续节俭办节的传统,还更加注重以节惠民,舍弃了参与度不高的各类仪式,取而代之的是踏白船、端午子胥庙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竞技和民俗体验活动。

  文化节开幕当天,南湖景区一早便人气“爆棚”,“五芳斋杯”南湖龙舟竞渡暨第四届市民运动会龙舟赛在这里燃起“硝烟”。来自嘉兴市各地的20条参赛龙舟竞相驶入赛道,在400米直道上一试身手。536名参赛选手中,既有机关工作人员、企业员工,也有普通农民与学生团队。市民和游客则把南湖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欢呼声和助威声此起彼伏。

  拿叶、折斗、放米、定型、缠线……31名来自全市各粽子生产企业的裹粽能手一字排开,所有动作一气呵成,每个人用差不多10秒钟就裹了一只“高颜值”的粽子。这就是文化节首日下午举行的端午裹粽大赛专业组比赛现场的景象。而在台下,一场指尖上的“速度与激情”也同时开始了,只听一声令下,参赛的市民们纷纷拿起粽叶快速裹了起来,虽然速度比不上专业选手,但不一会儿也装了满满一袋粽子。“包粽子时,拿两片粽叶面朝上,装好米,然后上端要做成三角形才可将粽叶翻盖下来……”“我们裹的不是粽子,是快乐!”参赛的市民一边裹粽子,一边交流心得,现场其乐融融。

  临近文化节闭幕时,位于嘉兴国际会展中心的“嘉兴书展·童博会·文创精品展”现场依旧人潮涌动,这无疑成为三天小长假市民和游客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浙江古籍出版社市场部负责人吴文江脸上笑开了花:“没想到一个普通的地级市能够融合‘大文化’概念多展连办,而且人气还这么旺。”据统计,“三大展”三天累计10万多人次共享文化大餐,现场成交275万余元,并有20个项目单位达成合作协议,金额达200万元,效果远超预期。


来源:365限制投注—嘉兴日报    作者:记者 孔 越    编辑:吕姚炜    责任编辑:吴天根